166
重访温州“八大王”:废除投机倒把罪的亲历者
2018-12-13
原标题:他们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
重访温州“八大王”:废除投机倒把罪的亲历者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浙江温州市乐清县(现为乐清市)的柳市镇,涌现出一批个体经商户。
他们在五金、矿灯、螺丝、合同、旧货、目录、线圈、电器等多个行业,不论是业务还是收入,均遥遥领先,在那个大米尚为2毛钱一斤的时代,有人年纯收入就能达到3万元。他们被称之为温州“八大王”。
但在1982年全国开展“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运动中,“八大王”被作为经济犯罪分子受到打击,有的被收审关押,有的“畏罪”潜逃……是谓“八大王事件”,不仅在温州甚至在全国影响深远。
从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到被打击对象,再到平反后的全国推广,他们的命运被深深地打上时代烙印,是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已40年,温州“八大王”现状如何?5月1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温州乐清市进行了探访。
温州乐清市柳市镇,街上四处是电器、五金店。
速读
温州“八大王”事件
1982年,因私人企业的野蛮疯长,国民经济出现过热,计划体制下的物资流通秩序大乱,国家遂以投机倒把为罪名展开严厉的经济整肃运动,到年底,全国立案各种经济犯罪16.4万件,结案8.6万件,判刑3万人。
其中,温州的八位商贩被列为典型,遭到全国通缉并公开审判,是为轰动天下的“八大王事件”。
“八大王事件”在1982年前后举国知名,一度压得温州民营企业抬不起头。1984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袁芳烈深感,“八大王案不翻,温州经济搞活无望”。他组织联合调查组,对全部案卷进行复查,得出结论是,“除了一些轻微的偷漏税外,八大王的所作所为符合中央精神。”“八大王”从而咸鱼翻身,成改革先行人物。
郑祥青介绍他自己发明的新式水龙头。
a “八大王”面对面
释放后成温州第一批复印店老板 “线圈大王”郑祥青: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不是废除‘投机倒把罪’,我们肯定没有今天,肯定不敢做生意”
人物名片
郑祥青,72岁,温州乐清市柳市镇人。1978年左右,通过到地下市场购买电解铜,运到乐清市物资局调换铜线,再运回家自己生产铜线圈,4年时间,建起了3层楼房,银行存款超过10万元。1982年,因涉嫌“投机倒把罪”被捕入狱,后无罪释放,回家开打字复印店。现赋闲在家。
出事
那个炎热的下午
数十年后,72岁的郑祥青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遥远的下午。
那是1982年里最为炎热的日子。那天,他带着20多个工人正在厂里挥汗如雨。几千个手工线圈的合同刚签不久,如果准时完成,他又将获得一笔令人望尘莫及的收入——他准备用它扩建一个大厂。
这时,门突然开了,进来一队身着“的确凉”的人。“我们是区委工作组的(当时的柳市镇为柳市区),有事要向你了解。”带头的人把证件晃了晃,“请跟我们走一趟”。
郑祥青被带到位于柳市镇城郊的一座部队撤走后留下的营区,当地人称它为“兵房”。“也没询问我过多的问题,就是了解一下我的线圈厂和我在银行的存款,然后让我等候处理通知。”但郑祥青一直没等到处理通知。
他在“兵房”里等了整整一年半(网络公开资料有郑祥青只被关了6天的描述,但他向记者解释,被关准确时间为一年半),没判刑,没定罪。
他被抓走后,他的妻子也被多次问话,线圈厂也紧急关闭。他们后来才知道,被抓的原因,是郑祥青涉嫌“投机倒把罪”。
那时,他是温州著名的“线圈大王”,时年35岁,在那个大米尚只卖2毛钱一斤的时代,这个年轻人,竟然拥有超过10万元存款,郑祥青头上的光环着实令人咋舌。
成名
“线圈大王”由来
郑祥青土生土长于温州乐清柳市镇,初中一年级辍学。18岁那年,作为城镇居民和知识青年,被下放到乐清盘石镇农村当知青。
种了几年田地后,他不愿再当农民,干脆别着工具上山砍树,手工做算盘珠子来卖。因为做工精细,人缘好,而后他被人带回柳市学电器维修。
1978年的一天,两个乐清本地人看他正摆弄电器,便焦急地问他有没有铜线圈卖,并介绍乐清智广电器厂很缺线圈,如果他会做,将有一笔大生意等着他。
于是,双方做了口头约定。
因为学电器,郑祥青对漆包线的工艺轻车熟路,缺的只是线圈架子。而后,他安排表弟上宁波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表弟在宁波买到了线圈架子。回来后,两人到废旧市场买回铜线和工具书,在家中鼓捣出了一个铜线圈。
对方看了很满意,让他加快生产。于是,表弟负责到地下市场购买电解铜,运到物资局调换铜线,郑祥青就在家中生产。
很快,第一批产品顺利交货,郑祥青收获财富的同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他叫上妻子和亲人,又请了五六个小工,在家中办起了线圈厂。
再后来,他建起了三层小楼,工人最多时有30多个,线圈厂年纯利润达到3万元。
他成了柳市镇的风云人物,外界称他“线圈大王”。
出路
靠打字复印东山再起
被释放后,郑祥青收到了区委主动赔偿他的17000元钱。但他没再从事铜线圈的生产。
当时,郑祥青觉得,生产电风扇会是个不错的行当,便拿出了赔偿款和家中的存款,办起了电风扇配件厂。只是这一次,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整个乐清,乃至温州,生产电风扇和电风扇配件的工厂、作坊早已遍布。他启动落后,资金投入少,几年下来,竟然赔了不少。
电风扇厂办不下去,一家5口人要生活,怎么办?
颇有商业嗅觉的郑祥青在一次糟糕的个人体验后找到了“出路”。当时,因为要处理资料,郑祥青跑遍整个柳市镇,找了一下午,才找到仅有的一家打字复印店,又排了两小时队才得以复印。他忽然意识到,打字复印商机很大,遂前往杭州、北京,自费学习电脑知识。
1992年,郑祥青前往北京,花8000元高价买回一台电脑和打字复印设备,在柳市镇开起了打字复印店,成为了温州那时为数不多的经营打字复印的老板。
果然,生意出奇的好。
随后,他又叫上走出校门的女儿来店里帮忙。父女俩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即把当初开电风扇配件厂亏的钱赚了回来。眼看着生意越来越好,郑祥青又把家中的独子加入进来,打字复印店也从最初的十几平方米办公室,扩大到了上百平方米。
自此,他再次过上了旁人羡慕的生活。
赋闲在家后,郑祥青每天早起锻炼,写字、研究电脑知识,日子过得很惬意。
退休半百之年迷上电脑
郑祥青的妻子说,在他50岁左右时,对电脑简直着了迷,“每年都要专门上北京、杭州,到电脑培训班学习电脑高级知识,平时家中堆满了电脑方面的工具书。”
差不多55岁,我就退居二线了。”5月17日,坐在家中悠闲地品着茶的郑祥青告诉记者,把二女儿和三儿子教会以后,他就退了出来,“钱够用就行了”。
事实上,回家后,郑祥青并没有闲着。他又迷上了写字和爬山。
他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洗漱完毕做早餐。5点出门去爬山,6点半时又返回家中,买菜、写字,研究电脑。“这十几年来,我就是这么过的。”虽然没有像其他商人一样成为大富豪,但言语间,郑祥青依然非常满足,“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不是废除投机倒把罪,我们肯定没有今天,肯定不敢做生意”。
也正是趁着改革开放一轮又一轮的政策支持,郑祥青的三儿子发现,柳市镇的产业多,但物流是个问题。
在同父亲商量并得到赞许后,他迅速退出复印店,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了运输公司。“现在也做得不错。”对于三儿子的现状,郑祥青不停点头称是。
b “八大王”群像图
罪与非罪 他们都曾轰动天下
谁是“八大王”?多年后流传有多个版本。
除开“线圈大王”郑祥青,得到当地宣传部门确认的还有:“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五金大王”胡金林,“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翻砂大王”吴师廉,“电器大王”郑元忠。5月17日,记者从温州乐清市委宣传部得到信息,除郑祥青、刘大源和叶建华外,其余人都已不在乐清本地生活。
一转眼,改革开放已40年。柳市,这个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率先探路的乡镇,如今已高速成长为浙江第一经济强镇,“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断路器生产基地”“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来自温州市政府官方的通报显示,工业是柳市的立镇之本,至2017年,柳市镇gdp达到252.2亿元,在全国百强乡镇中排名15。
在柳市,“八大王”虽已不再风流,但历史上的这一特殊群体仍值得人们再审视与怀念。
“旧货大王”王迈仟
当年和父亲把从上海等地采购来的旧矿灯配件、电器产品等经过拆洗、改装、加工后,打上“浙江乐清制造”的牌子予以出售。
1982年,他被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1983年无罪释放。1995年因肝癌去世。
“目录大王”叶建华
给当地产品拍照并制作“产品目录”而闻名的叶建华,在1982年被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1984年,改判无罪释放。
随孩子在国外生活数年后回国。2009年,考取了助理工程师证书。
“五金大王”胡金林
1982年,以“投机倒把罪”被批捕的胡金林出逃,1984年春节潜回柳市被捕坐牢,66天后获得平反。
2001年,买下柬埔寨第三大发电站,后又取得15万亩原始森林的特许使用权。短短几年,成为柬埔寨的电器大王和橡胶大王。“螺丝大王”刘大源
从1980年底起,刘大源到上海等地大量购入螺丝产品,然后转手倒卖,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螺丝经销商。1982年被以“投机倒把罪”批捕,但其出逃。平反后,回到柳市镇继续经营螺丝至今。
“合同大王”李方平
改革开放之初,李方平在低压电器经销领域叱咤风云,被誉为“合同大王”。1982年因“投机倒把罪”入狱,平反后,远走他乡异国;然后回国再创业,自主研发人工耳蜗。他的诺尔康公司用十年时间成为国内唯一能自主研发人工耳蜗的企业,也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该领域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
“翻砂大王”吴师廉
吴师廉于1980年5月,与人合伙,私设翻砂工场,经营铝铜翻砂接线鼻等电器产品。1982年被以“投机倒把罪”批捕,最终关押63天后,作违反工商法规处理。
而今退休安享天伦之乐,其家族企业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年产值超亿元。
“电器大王”郑元忠
一度成为生意最有起色、最风光的“大王”。释放后,重操旧业,办了一家开关厂。后来创立庄吉集团,不仅做服装,还造船。2011年资金链断裂,造船拖累了庄吉集团,最终被迫申请破产。(记者 刁明康)